亚洲欧美综合久久久久久|国产在线观看无遮挡AV|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级|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地区

全國服務熱線:0312-3581668 / 173-3406-4433 / 139-3139-8798

您的位置: 首頁 > 綜合資訊 > 種植技術

全國服務熱線

0312-3581668 173-3406-4433 139-3139-8798

中藥材種植技術——西洋參

作者:安國新苗中藥材種植聯合社時間:2024-01-13 16:51:05次瀏覽

信息摘要:

于9月上中旬采集3-4年生成熟種子,搓去果肉,搓洗干凈,攤開晾干,裝入袋內或木箱內,置室內常溫下(室溫為13-26℃)干藏8-9個月。

       于9月上中旬采集3-4年生成熟種子,搓去果肉,搓洗干凈,攤開晾干,裝入袋內或木箱內,置室內常溫下(室溫為13-26℃)干藏8-9個月。

       于翌年5月下旬前砂藏處理,先將種子用清水浸泡2-3天,經常換水,把漂浮水面的癟粒撈去,沉入水底的飽滿種子撈出,與種子量2-3倍的清潔濕沙拌勻,裝入木箱,埋于室外樹林下挖的窖內,上蓋厚20厘米細土,高出地面,窯頂呈龜背形,上蓋落葉或樹枝,以防雨水沖刷。通過砂藏使種子完成生理后熟,播后出苗率較高。




     選地:

       宜選用土質肥沃疏松、理化性能好、保水保肥能力強、排灌條件好的地塊,前茬以小麥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為宜,不宜選擇花生、蔬菜、煙草、老果園、老桑園等病害較重作物的地塊,土壤pH值5.5-7.0。最好要選大而平整有一定生產后續性的大地塊,忌連作。

       整地:

       選好地后,于播前1年進行7-8次翻耕,深度25厘米左右,在此期間結合土壤深翻畝施有機肥4-5立方米,在7-8月份施入生物菌肥,9月份施入土壤殺蟲劑。

       休閑養地是農田栽培西洋參提高產量、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。通過深翻使土壤充分暴曬、冷凍、風化以利于有機質分解促進土壤熟化,從而提高土壤肥力,改善土壤理化性質,減少土壤中有害微生物(真菌),增加有益微生物(放線菌、細菌),提高參苗的抗病性,減少病害的發生。

       作畦

       深秋播種或移栽前,整平土地作高畦,每2米一個,畦高0.25米,畦面寬1.4米,作業道寬0.5米,邊坡比為1∶1。

       苗床準備

       每平米用50%多菌靈15-20克施于床面,混土深至5厘米左右,進行土壤消毒。用壓眼器壓穴待播。









       

      林下種植

       播種在春季或秋季進行效果最好。先開好播種穴,寬為6-8厘米,穴深8厘米左右,穴與穴的距離15厘米左右,穴里摻入黃土,提前做好消毒,每穴播種子2粒,播種的深度約3厘米。每1公頃播種量控制在45-60千克。

       農田栽培

       種植密度種子直播密度分為8厘米×8厘米、5厘米×10厘米、10厘米×10厘米幾種,每畝用種量為5-6千克,播種深度2.5-3.0厘米。每穴1粒種子,覆土2.0-2.5厘米。

       種苗處理

       種苗移栽前需進行消毒處理,一般用50%多菌靈500倍液或65%代森錳鋅600倍液浸苗(蘆頭以下部位)10-20分鐘,水瀝干后待栽,有很好的病害防效。

       移栽密度

       栽植密度一般一級種苗20厘米×10厘米,二級苗20厘米×8厘米,三級苗20厘米×6厘米。

       移栽方式

       有斜栽和平栽兩種方式:平栽將參苗蘆頭朝一個方向平放在穴內(每穴一根參苗),覆土,芽孢距土表2-3厘米;斜栽將參苗與畦面呈30-45°角為宜,覆土,使芽孢距土表2-3厘米。

       培育種苗

       移栽一般用1年生或2年生種苗。育苗密度分為5厘米×5厘米和4厘米×4厘米兩種,每畝用種量為14-16千克和18-20千克。

       種苗分級

       采用邊起苗邊移栽的方式,起參以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旬西洋參地上部分枯萎后為宜,起參時盡可能刨深些,以免損傷參根。并盡力做到邊起、邊選、邊消毒、邊移栽,堆放時間長易失水、傷熱而影響成活。選擇種苗時選根系健壯、芽孢飽滿、無病蟲害的參苗,并根據參苗大小分三個等級移栽。


       搭設蔭棚

       西洋參屬典型的喜陰植物,怕強光,忌直射光,因此栽種期間應遮光。4月初開始架棚,棚架的形式主要是拱形棚,在畦面上用螺紋鋼筋彎成拱形,拱高1.5米左右,上面覆蓋西洋參專用膜和遮陽網。當西洋參出齊苗后,及時揭掉地膜。

       追肥

       西洋參屬多年生宿根植物,必須每年追肥補充。以有機肥為主,采取"控制氮量,增施磷、鉀"的施肥技術,葉面噴施和根部追施相結合。出苗前追施復合肥50-100克/平方米;充分腐熟的餅肥(花生餅、豆餅、菜子餅、棉籽餅等)50克/平方米。在6-9月份結合打藥適當加入氮、磷、鉀、硼、鋅等,氮、磷、鉀濃度為0.1%。開花前以氮、磷為主,開花后以磷、鉀為主。追肥開溝要淺,切忌肥料接觸參須,以防肥害。追肥后如畦面干旱應及時澆水。

       適時摘蕾

       適時摘除花蕾可促進參根生長,提高西洋參產量。對于不需要留種的西洋參,可在開花前摘除花蕾,促進參根生長。一般栽培1-3年的西洋參都應該摘除花蕾。如果要留種,對生長3年以上的西洋參,在開花結果時要及時進行打蕾,打去中央部分的花,以增加種子的飽滿度。

       防寒

       不論實生苗、移栽苗及播種的西洋參在11月下旬土壤上凍前都要覆蓋3-5厘米厚的麥草或稻草以保墑防凍。地邊、畦邊還要加厚些,為防風刮草可以在草上壓蓋尼龍網、遮陰網或少量土。

       中耕除草

       出苗后及時進行中耕除草,保持土壤疏松,以利于通風透光和保持水分。1-3年生參田雜草要人工拔除。

       抗旱防澇

       西洋參種植區一般是春旱夏澇秋干,所以在少雨雪而干旱的年份要噴水,以防芽孢干枯和確保來年春季正常出苗;秋季要適時噴水保根膨大增重;夏季雨水要注意排水防澇保參正常生長,遇旱和高溫也要噴水。

       畦面消毒

       3月底4月初撤去畦面防風物后,除去雜葉,全田噴1%硫酸銅消毒殺菌,但藥液不得滲沾到芽孢和參根上,以免造成傷害和影響出苗。



       西洋參立枯病、西洋參猝倒病

       多發生于1、2年參苗,危害莖基部,用多抗霉素1000倍液+惡霉靈2000倍液進行防治。

       西洋參黑斑病

       危害葉片、莖、花梗、果實等部位,用12.5%的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、43%好力克乳油(凱歌)5000倍液、黑灰凈1500倍液加代森錳鋅600倍液、丙環唑1500倍液、世高2500-3000倍液、30%愛苗乳油3000-4000倍液等進行防治。

       西洋參疫病

       危害莖葉及根部,發病前用75%百菌清1000倍液、撲海因1000倍液、寶麗安800-1000倍液預防。發病初期用50%安克1500倍液加代森錳鋅600倍液、甲霜靈1000倍液加代森錳鋅600倍液、64%殺毒礬600倍液、乙磷鋁800-1000倍液、72%霜脲錳鋅800倍液、霜脲氰1000倍液等交替使用進行防治。

        西洋參灰霉病

        危害西洋參的莖、葉,發病初期用秀安800-1000倍液、多霉清800-1000倍液、嘧霉胺800-1000倍液防治。
       西洋參銹腐病

       從幼苗到各年生西洋參均有發病,危害蘆頭和參根,建議每平方米用惡霉靈3.7克和免深耕2.1克撒施參床結合澆水進行防治

       西洋參菌核病

       主要侵染3年以上的參根,幼苗很少感病,早春出苗前澆灌1%的硫酸銅液或波爾多液120-160倍液,也可在移栽西洋參之前,結合整地施肥、松土,每平方米施入菌核利、多菌靈各10-15克。

       西洋參白粉病

       多發生于初果期,發病時用50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600-800倍液或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800-1000倍液或代森胺800倍液進行防治,每隔7-10天噴藥一次,2-3次即可控制病害的蔓延。或在西洋參出苗50%時開始噴藥,用安泰生400液倍防治。
       一般情況下,立秋后可少用藥或不用藥,收獲前注意農藥的安全間隔使用期。

       蟲害:蠐螬、螻蛄、地老虎、金針蟲
      農業防治措施于早春和晚秋清理西洋參的田園,將枯萎的植株連同雜草、覆蓋物等集中園外燒毀,消滅蟲源。及時中耕除草降低蟲口密度。
       化學防治措施地下害蟲,采用毒鉺誘殺,將90%敵百蟲或40%甲基異柳磷拌入麥麩(麥麩炒香但不要炒糊),藥、麩、水比例為1:100:1,混合之后均勻撒于西洋參的畦面和作業道;地上害蟲(蚜蟲、菜青蟲等)于6、7月下旬采用吡蟲啉700倍液葉面噴施,葉片的背面要著重噴施。

       1-2年生西洋參苗莖部春季容易受到覆蓋的麥草里網目擬地甲蟲的危害,可采用有機磷類殺蟲劑或高效菊酯類殺蟲劑防治。


       西洋參沒有明顯的成熟期,一般生長4-5年即可收獲。收獲一般在深秋進行。采收時去掉地上莖,切勿傷及參根。刨下的參根要及時去除泥土、雜質、須根,然后洗凈,利用熱風爐進行干燥或者直接出售鮮參。


【推薦資訊】

返回列表 本文標簽:

Copyright ? 安國新苗中藥材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  版權所有  冀公網安備13068302000084號  備案號:冀ICP備16028761號-3
聲明:本站部分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犯版權,請聯系我們(24小時內刪除),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